20111123-摘要
從參考文獻可以了解閱讀脈絡。
正式論文只要有引用的就要列入參考文獻。
引用兩大問題:
一、中文多,英文少:
解決方法:
1.大量閱讀,一次借五本數位學習的原文書,找出想法和自己一致,或是有用的點,抄下來。
2.使用 APA 格式將參考文獻寫下來,持之以恆。
看書不用從第一章開始看,從有興趣的地方開始。
二、引用太多網路資料:
中文書六成、英文書三成、網路資料一成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三章:研究設計
論文研究問題的來源:
1.很多來自生活現象,經驗來的。
2.理論的實踐。
3.新科技工具、新技術,產生典範的移轉。
三種不同的資料,提供不同的結構:
1.書本講的常常比較經得起考驗。
2.期刊、雜誌,常常是最新的觀念。
3.個別經驗常常可以在網頁上看到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統計學:
變項:可以操弄改變的項目,如:天氣,
Student t檢驗,拿兩個東西來對比,比較兩個有沒有太大的差別,前後測可以用 t檢驗,實驗組、對照組也可以用 t檢驗,使用範圍很廣。
前測70
後測75
75-70=5
5=教+學+誤差
這5分來自 教+學+誤差
t檢驗講的是發生錯誤的機率多大,信心水準多高。
95%的信心水準以下,3%的誤差
拿兩個來比較,兩個之間是真正的差別,還是誤差。
測驗與評量,講的是信度與效度。
信、效度
投手每次都能投出好球,這叫信度
投球被打出去,無法封殺打擊手,這叫效度不夠。
打擊手每次都揮棒落空,沒有效度,
每次都三振,信度很高。
每次都打界外球,信度很高,可是沒有效度。
工具才有信、效度,
學生表現不能用信、效度評量
有信度不見得有效度
沒有信度就沒有效度
自變項、依變項
自變項:自己會改變的,因
依變項:隨著自變項而改變,果
自變項:地球自轉
依變項:產生白天、晚上
從經驗來看,會有變化,從中可以找出自變項、依變項。
研究問題,常常是自變項跟依變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